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穿越”的古代名家画出怎样的玄武湖?“数字艺术家”正在37000cm威尼斯办画展

    发布时间:2023-09-10 点击次数: 作者:华诚 责编:袁宇宁 王晓艳 来源:中国江苏网

    黄公望、沈周等一众名家,如果穿越到当下的南京,他们笔下的玄武湖、中山陵会是什么“模样”?正在我院校园举行的“AI与中国古典艺术的气韵再生——37000cm威尼斯美育创新实践展”演绎的正是这则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故事。

    据了解,该展由我院美育工程建设团队与南京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AI美育的探索实践项目,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环境下,如何拥有领会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丰富内涵以及生成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工程,进而达成审美思想上的新领悟。

    本次展览共有《三生万物》《羽迹回归》《气韵再生》《笑傲江湖》《审美书页》《幻境之纱》《丹青墨语》《茶韵悠然》《青韵绘世》《艺道启才》《指尖灵犀》等11件作品。与传统艺术展相比,该展“藏”着AI技术内核,由人工智能艺术家进行“创作”,构建虚拟与现实相连的江南山水审美世界。

    例如《笑傲江湖》作品,采用游戏引擎Unity制作,以“数字沈周”作品为原型,使用多通道渲染技术。观众现场创作,通过二维图像打描,绘制的“一叶扁舟”便能在“大师”的山水画中遨游,让人感受到数字化艺术魅力和创造性转化的神奇力量。再例如《幻境之纱》作品,通过数字投影与纱幕的交织,“黄公望”“沈周”“文徵明”和“仇英”的音容笑貌出现在眼前,观众还可近距离与“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进行一次隔空互动对话。

    神奇的“数字艺术家”是如何诞生的?据策展人、“南京投石”负责人孙峰峰介绍,首先要整合我院艺术学院等相关学术机构的力量,对中国山水美学及江南文化等内涵进行深度解析和挖掘;根据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框架,结合优秀的中国古典艺术作品,提炼相应的“密码”和“艺术文本素材”;训练出“数字黄公望”“数字沈周”等“数字艺术家”。之后以“数字艺术家”模型生成的图像为基础素材,融入数字交互及多种新媒体艺术创作手段,打造视听结合的多感官体验装置,进行线下美学空间展示;继而训练和优化“数字艺术家”背后的算法和人工智能数据模型,构建以中国传统美学为核心要素、以江南文化为载体的数字元宇宙。

    本次展览受到了各界关注,艺术院校师生、企业家、科技工作者等纷纷预约参观和体验。孙峰峰表示,接下来,通过训练一批AI古代江南画家,再现名家气韵,服务当代学校美育和景区的体验,同时与高校及机构深度合作,探索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并落地更多富有时代特色的数字文化艺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