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现代哲学视域中的虚无主义”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23-08-30 点击次数: 作者:张清俐 刘乾 责编:廖湘骥 王晓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8月21-22日,“现代哲学视域中的虚无主义”研讨会在威海成功举办,会议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大学“文明互鉴视域中的汉语哲学”创新团队主办。作为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此次论坛的议题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澳门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学科的3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参会学者们就存在论虚无主义、价值论虚无主义、认识论虚无主义、诠释学与虚无主义的关系、女性主义中的虚无主义、马克思与虚无主义等论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讨论,全方位展现了中国学术界关于虚无主义,特别是现代性与虚无主义关系的研究成果。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诠释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主任傅永军教授主持,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森林教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张志伟教授分别致辞。刘森林院长在致辞中大致描述了虚无主义研究的现状,强调虚无主义问题对于哲学研究,特别是形而上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张志伟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从本体论的高度看,人的有限性注定了遭遇虚无主义的命运,虚无主义是人需要永恒承受的风险,强调要不断挖掘虚无主义的理论内涵,把握虚无主义症候,开出抵御虚无主义的良方。

    本次会议由五场大会发言和博士生论坛组成。与会专家从各领域,各学科以及各自的研究方向出发,以不同的视角介入虚无主义论题,力求打破沟通壁垒,清除理解障碍,达成关于虚无主义的基本共识,为后续研究和会议奠定根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张志伟教授、澳门大学王庆节教授、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孙周兴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存在即虚无——海德格尔的‘虚无主义逻辑’”,“海德格尔的‘存在’与‘虚无’和虚无主义问题”,“虚无主义的多个或一个含义”的大会发言。张志伟的论文讨论了海德格尔对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分,认为尼采解释了虚无主义的形而上学本质,但却未能克服虚无主义,海德格尔“推进”了尼采的虚无主义研究并指出,存在之所以不存在是因为存在自行隐匿,因而存在即虚无。王庆节教授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对海德格尔关于存在与虚无以及虚无主义问题的讨论,指出海德格尔区分了存在物与存在之间的差异,强调海德格尔通过重提莱布尼兹的形而上学基本问题,从名词性存在之为存在到动词性存在之为虚无的转向,在存在论层面指出,存在与虚无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孙周兴教授尝试推进海德格尔关于尼采虚无主义命题的阐释,阐明虚无主义的多重意义,即虚无主义的生命-实存论意义,道德-价值论意义以及形而上学-超越轮批判意义,从未来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解释了虚无主义的根本性含义,即自然人类精神表达体系的失败。

    北京大学哲学系吴增定教授、傅永军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汪行福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永恒轮回’的重与轻——尼采与虚无主义问题”,“第二等级的历史主义与虚无主义问题的消解”,“犬儒主义的古今之变——黑格尔《法哲学》中的隐蔽解释”的大会发言。吴增定讨论和回应了与永恒轮回相关的三个主要问题。第一,永恒轮回思想究竟是一种极端的虚无主义或对生命的彻底否定,还是一种最高程度的肯定;第二,尼采哲学中的永恒轮回思想同它的权力意志思想之间的关系;第三,永恒轮回是一种本体论或宇宙论的事实,还是尼采用来代表其伦理和价值立场的思想实验。傅永军指出,伽达默尔区分了两种历史主义,一者是寻求超历史的普遍有效价值的普遍历史主义;一者是朝向生命当下,将历史解释为理解得以可能的历史条件的历史主义。第二种历史主义中作为被诠释对象的永恒真理与历史性出场的被诠释出来的永恒真理间不是决然对立,而是体现为一与多的思辨结构。汪行福通过对犬儒主义的分析指出,现代犬儒主义本质上是持有道德主观论的虚无主义,但由于它内在于主观自由之中,而主观自由与主体性的觉醒以及主观反思的诞生息息相关,所以,现代人无法彻底摆脱犬儒主义。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刘森林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邹诗鹏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无、唯一者、独自性:晚期谢林与施蒂纳”,“国族聚集何以抵御虚无主义”的大会发言。刘森林讨论了晚期谢林哲学中对“无”的五种定义,谢林哲学中的无到施蒂纳的唯一者的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带来的更为严重的虚无主义后果。邹诗鹏指出,一般认为,国族集聚不足以抵御虚无主义,因为虚无主义据说是纯粹精神的自我放逐,但事实上,随着现代国家的产生及其社会组织化以来,哲学家越来越自觉地以国族集聚抵御虚无主义,且几乎成为现代精神的拯救方式。

    37000cm威尼斯哲学系王恒教授、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王文方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方向红教授、廖钦彬教授分别作了“虚无主义与克服形而上学的伦理努力”,“如何‘说’不可说”,“从物到四重根——晚期海德格尔克服虚无主义的尝试及其存在的问题”,“京都学派的虚无主义观与中观派的虚无”的大会发言,从东亚或中国的儒释道传统、易学传统出发,东西融通阐明虚无主义问题。厦门大学张有奎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刘宇教授、山东大学冯波教授、吴童立教授分别作了“唯物史观视域中精神生活的超越性探析”,“论马克思基于总体性辩证法的虚无主义批判”,“晚期谢林与马克思对虚无主义的克服”,“意义感依赖于意义判断吗——从‘虚无’的感受性维度看”的大会发言,从马克思主义对虚无主义的克服,伦理学与心理学上的意义感与虚无感出发,阐释多学科领域在虚无主义研究上的展开。

    本次会议第六场为研究生专场,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同学们的论文进行点评和提出建议。担任评议的专家们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研究生们勇于创新,跳出窠臼,不断提升学术思维能力,产出更多优秀研究成果。此次会议,老中青三代研究者齐聚威海,以开放包容、谨慎认真的态度交流和讨论了虚无主义问题的学理渊源,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既有反思,又有探索,助力推动着虚无主义相关研究与工作的未来展开,与会师生学者以虚无主义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跨学科,跨领域会议的优势效用,充分参与,取长补短,热烈讨论,彰显了本次会议的深度与意义,激发和引领了新锐学者与后续学人的学术热情。

    最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王丁教授主持闭幕式,冯波教授发表闭幕致辞。冯波认为虚无主义研究是关切人类文明发展模式以及个体亲在之体证的双重重要问题,需要跨越哲学、文学、艺术等多学科展开研究,并且期待后续的虚无主义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