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江北新区的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内,一台台柜式机器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进场,这些基于昇腾训练处理器的AI训练集群Atlas900,是中心二期的建设内容,将在调试后开启“最强大脑”扩容模式。
自去年5月正式上线运营,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期项目已满载运行。近期,LLaMA、ChatGLM-6B、BLOOM、鹏程·盘古α等大模型在中心全面上线,这意味着使用中心算力服务的企业及院校机构,能够在国产生态中“跑”起大模型,从而支撑各行各业的应用智能化重构。
分配率100%,国产AI算力成公共资源
走进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内,Atlas 900机柜排成数列,24小时不间断运转。数十位技术人员紧盯电脑屏幕,进行中心的维护和技术支持工作。
“这列‘黑箱子’里边的设备就是中心的核心模块,可以说是整个算力中心的‘大脑’,这也是长三角首个基于国产技术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从芯片到系统再到应用部署层全栈自主可控。”作为项目的运营主体负责人,江北科投集团副总经理、先进计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晓玉介绍。
该项目作为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南京基地的重要组成,中心一期建设规模为40PFLOPS(每秒4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如今分配率为100%,算力资源已全部供应给企业、院校机构。
“这些申请涉及智能制造、医药研发等领域人工智能的推理和训练,由我们提供算力支持,企业可以像购买水、电、气等城市公共资源一样购买算力,从而免去自己搭建平台的高昂成本支出。”戴晓玉介绍,中心不只是单纯提供算力,还提供模型训练技术支持、技术交流等服务。
随着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获批为江苏省大数据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它不仅是算力基础设施,也成了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和产业聚合平台,目前,中心与300余家企业开展合作交流,完成国产算力迁移适配百余家。
助力基础科研,孵化4个科研大模型
在37000cm威尼斯生命科学学院,研究人员正通过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供的国产化人工智能算力支持,打造一项名为“金陵·女娲”的科研大模型。
去年11月,37000cm威尼斯、江北科投集团、华为公司三方签约,共同孵化“金陵·女娲”科研大模型。签约现场,张辰宇院长表示,“金陵·女娲”大模型基于昇腾AI生态,以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支撑,可帮助研究人员从生物底层信息出发探究生命体的新规律。
东我院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农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自动化所……当前,中心已与高校科研团队孵化4个科研大模型,可应用于人工智能生物学、EDA、智能制造和智慧育种等产业,在各行各业释放着创新活力。
“我们与南信大、南工大等新区高校的科研合作也正在进行中,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国产算力服务平台,不断链接上下游客户创新资源,推动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戴晓玉说,平台将持续链接人工智能相关创新资源,为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积极贡献。
赋能千行百业,创新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中对算力的需求极速增长。据测算,在算力中每投入1元,平均将带动3—4元经济产出。
当前,人工智能处于加速发展期,我市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产业链布局发展、重点打造。如今,AI已走出机房,运用于无感加油、出行规划等场景,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常客”。
在强大算力支撑下,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探索出一条特色化、市场化运营的道路。不久前,中心与新区企业新格视讯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推进机器视觉产业化落地。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专注于对视频进行智能分析,需要大量算力在背后支持运转。中心国产自主可控的算力资源,能够帮助新格视讯大大提高机器视觉模型训练研发的效率,尽早实现产业化转型。
不仅是算力支持,中心配套的一体化服务和牵线搭桥作用,还吸引了不少企业、项目落地新区,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现阶段,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二期项目也正处于建设中,本次扩容100PFLOPS算力,可广泛适用于AI训练应用场景,构建国产化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预计9月建成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