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生动呈现江苏非遗“活的历史”

    《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在南京发布

    发布时间:2023-08-04 点击次数: 作者:张垚仟 责编:纪理想 王晓艳 来源:现代快报

    8月3日下午,《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第一卷、第二卷)(以下简称“丛书”)发布座谈会在江苏省文化馆举行。江苏省文旅厅非遗处二级调研员李金芳,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江苏省文化馆馆长、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赵彦国,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张遇以及丛书编撰专家、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代表等出席本次座谈会。

    丛书两卷十二册,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丛书分别以12项江苏省国家级非遗为主题:第一卷以传统曲艺为主,包括昆曲、京剧(荀派)、苏州评弹、常州吟诵、古琴艺术(梅庵琴派)和淮剧;第二卷以传统工艺为主,包括无锡惠山泥人、常州留青竹刻、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扬州漆器髹饰、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技艺和扬州玉雕。丛书汇集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师级传承人和各领域重要专家学者,首次从传承人口述的角度,系统地对江苏省国家级非遗的历史发展与艺术传承进行了整理和研究,生动呈现了一部江苏非遗的“活的历史”,具有传承文脉和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

    赵彦国在致辞中回溯了该套丛书的编撰缘起。自2015年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在全国全面启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传承人进行口述访谈,制作成口述纪录片,并对口述文字进行编辑整理,形成口述史稿。口述访谈以传承人为核心,讲述传承人人生经历,重点关注传承人的成长经历、师承情况、技艺特色及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等,还访谈了传承人的师徒、家人、同事、研究者、受众等。以此项工作为基础,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于2020年开始主持编纂本套丛书,组织非遗专家、文化学者、出版社编辑、传承人等历时三年编写,几易其稿,终得付梓。

    “非遗传承人的口述史不同于一般的个人口述史,既有独特的个性,也具有鲜明的集体性,民间艺术的发展历史、知识体系、技艺传承和文化精神等多样性内容,都相对完整地呈现出来。”张在健从图书出版与文化传承的角度,高度评价了丛书的意义,“我们凤凰出版集团文艺出版社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出版传播方面不遗余力,推出一批精品工程,形成规模和影响,尤其在口述史出版方面独树一帜,成为特色,此次两卷非遗口述史图书的出版,再一次壮大了阵容,扩大了影响。”

    丛书编撰专家之一,江苏省文化馆原馆长、研究馆员金恩渠从四个方面阐释了丛书的出版价值:第一,不同于以往针对非遗项目的静态研究,丛书着重对非遗传承人进行动态的综合性研究,有助于研究者对非遗项目有更深入和丰富的认知;第二,丛书将无形的记忆以有形的文字和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对非遗项目的史料保存和深入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第三,面对很多非遗传承人年岁已高、非遗项目濒临失传的现状,口述实录史无疑是抢救非遗文化的最佳办法之一;第四,口述实录史的编撰工作也为日后非遗口述史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了工作方法与工作体系的参考。

    国家级非遗项目淮剧代表性传承人陈德林,在发言中深情地回忆起自己的戏剧生涯以及对淮剧的一往情深。他自15岁开始学戏,64年来一直在一线演出,同时还培养了大量淮剧人才;他的妻子、女儿、女婿目前都从事淮剧相关工作,一家人共获得两次中国戏剧梅花奖、五次白玉兰奖。陈德林遗憾地表示,参与口述史项目的京剧(荀派)代表性传承人宋长荣尚未看到书籍出版就已经去世,这也说明了非遗文化传承的紧迫性,“整理口述史的工作对非遗文化的抢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戏剧人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编辑能够把非遗戏剧以及传承人的资料留下来。”

    发布会最后,举行了丛书赠送仪式,李金芳、赵彦国向南京博物院、江苏省档案馆、南京图书馆、37000cm威尼斯图书馆代表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