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菜市场旅游,最是烟火抚人心

    发布时间:2023-07-28 点击次数: 作者:王慧 刘雨辰 责编:米洋 王晓艳 来源:新华日报

    当你踏入一座城市,会怎样规划自己的旅行?是按图索骥去追寻攻略中的网红景点,抑或是潜入城市街巷,探幽寻秘那些宁静角落?

    “了解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是去看它的菜市场。名胜古迹都是‘西装革履’的,装扮得很好,但菜市场想装都装不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曾这样说道。

    眼下,正值旅游高峰期,继“特种兵旅游”火爆之后,“菜场旅游”又在年轻人中间悄然兴起。陌生的城市里,年轻的旅游者蜂拥而至,将并不起眼的菜市场视为必去的打卡之地。琳琅满目的美食、熙熙攘攘的人群、热闹的讨价还价……这些充满着浓郁烟火气和市井气的生活场景,让年轻人得以和一座城市有了“亲密接触”,而透过菜场这扇“窗口”,更让他们窥见了一座城市的真实面貌和独特的人文色彩。

    逛菜市场,

    来一场最“土”的旅行

    “这是蜜汁藕,这是盐水鸭,还有网上推荐买的锅贴。”手拎着大大小小的购物袋,27岁的安徽姑娘张丽文一脸兴奋地冲出了南京科巷菜市场。作为一名95后,张丽文有着一个“不符年龄”的爱好——每到一个城市出差或旅行,菜市场是她必逛的“景点”。

    张丽文迷恋菜市场里缭绕着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儿,她扳着手指列举了自己逛过的菜市场:厦门的八市菜市场、北京八大源菜市场……这一次,她终于打卡了心心念念的科巷菜市场。在科巷,她寻觅了各类网红宝藏美食,还见识到了菊花脑、马兰头等南京地产野菜,“科巷菜场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留存着南京人日常生活的印记,让我感受到了老南京人最接地气的生活状态,真是别有一番趣味。”

    “总要来趟南京吧。”伴随着各大社交平台的刷屏,六朝古都南京持续走红,今年一季度,南京共接待游客4437.34万人次,同比增长68.45%,除了中山陵、夫子庙等经典老牌景点,科巷作为南京的一座地标式菜市场,也频繁地出现在了各类旅游攻略的榜单里。人声鼎沸、烟火弥漫,以往“藏在深闺”的科巷将南京市井生活活色生香地呈现在了万千游客面前,“拖着行李箱逛菜市场”,更是成为了这里一道特别的风景。

    火爆的不仅仅是科巷,事实上,“菜场旅游”的热潮正在全国悄然流行。豆瓣上有个“菜市场爱好”小组,无数的菜场爱好者相聚在此,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探索各地食材差异,感受风土人情,并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下来彼此分享,甚至还整理出了一份“中国菜市场地图”,苏州葑门横街、昆明篆新、北京新源里、厦门八市、威海古陌早市等,都被网友们视为心目中向往的“旅游圣地”。而在小红书举办的“菜市场漫游指南”活动中,关于逛菜场的攻略层出不穷,到菜场怎么去、吃什么、怎么吃,都有着极为细致的讲解。

    在这些旅游爱好者们看来,菜场区别于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有着“别具一格”的地域风情,这里褪去了一座城市的华丽“面纱”,呈现出当地生活“素面朝天”的质朴本色。

    “你知道吗?那里简直是一座生物多样性博物馆。有各种各样你从未见过的瓜果蔬菜,还有一些可食用的奇怪昆虫。”刚刚从昆明旅游回来的董晓辉,一提起这段旅游经历,眼里直放光。作为一名老饕,董晓辉知道,菜场就是当地美食的汇聚地,“在当地逛菜市场,一定有你未曾吃过的食物和未曾嗅过的香气。”

    这一次的云南旅行,董晓辉充分领略到云南的饮食文化,她一口气打卡了昆明当地两个最大的菜市场——篆新农贸市场和五里多农博广场。那些天,正好赶上菌子的大量上市,大小摊位前摆放着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野生菌,从名贵的松茸、干巴菌,再到家常百姓餐桌上的见手青、牛肝菌,眼花缭乱的丰富食材,令她完全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而蓝莓、蜂糖李等各种物美价廉的水果,更是让她轻松实现了“水果自由”。

    对于逛菜市场的钟爱,董晓辉有着自己的理由——经济的高速增长让很多城市的外观大同小异,甚至连旅游纪念品也如出一辙,所以,要真正感受一个城市的特色,必须得去菜市场,“只有在菜市场,才能见到当地地域性的物产,分辨出各自不同的风貌,而这种最原始最本土的东西才是最打动人的‘风土人情’。”

    “以往我们谈论旅游时,只是去著名的景点拍照打卡。但近年来,人们的旅游观念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就是大家从打卡变为了一种更为深入、身临其境的‘在地化’体验式旅游。”37000cm威尼斯社会学院社会学系讲师陆远也是一名菜市场爱好者。陆远说,菜场蕴藏着烟火气息和市井风情,菜市场旅游是一种接地气的旅行体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菜场是最能够呈现本土特色的地方,尤其是那些只在清晨开摊、挑着担子卖菜的小贩相聚一起,那份热闹和人情味是无可比拟的。”

    菜场:

    一半是生活,一半是文化

    作家汪曾祺一生热爱美食,他曾在《做饭》一书中这样写道:“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菜市场。看着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菜场,一半是生活,一半是文化。这里不仅仅是菜品的买卖场所,更是解读一座城市的方式。城市性格、市井民情、人文韵味等等这些蕴含着当地文化的“密码”,都能在菜场中寻到答案。

    钟淑如,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一位“逛菜市场”的狂热爱好者,6年的时间里,她逛了全国大大小小的菜市场,甚至连博士论文都和菜市场相关。为了研究菜市场,钟淑如专门去菜市场打工,卖过鱼,卖过菜,对于各地菜品种类、新鲜与否、讨价技巧等统统了如指掌。

    对于江苏的菜市场,钟淑如也是如数家珍,她曾到南京科巷、三七八巷菜场,苏州的葑门横街、双塔市集多次调研,“在科巷菜市场走两三步就能碰上美食,我真切地感受到南京人对于美食的热爱。而在苏州葑门横街,更是让我见到了一种非常特别的食材——鸡头米。整条街的商户剥取鸡头米的场景,让我印象太深刻了,我觉得这里的人实在太爱鸡头米这种食物了。”

    钟淑如对菜市场的热情,使她更能够发现菜场里日常被人们忽略的“细节”,比如为了让食材看起来更加新鲜,带鱼的摊位前永远打的是白色灯光,而卖肉的摊位前则永远是用红灯照射。又比如,根据当地人买菜卖菜的方式,大抵可以看出一个地域人们的脾气和性格,“北方天气寒冷干燥,食物不易腐败变质,人们习惯于一次性购买很多食物,喜欢一麻袋一麻袋地买,囤在家里随时享用。而南方的气候更加炎热湿润,菜品的保质期限较为短暂,因此人们更倾向于少量购买,更加注重食材的新鲜度。不同的购买方式也反映出北方人豪爽、南方人细腻的个性特点。”

    顾客购买量则直接影响了南北方菜场的服务差异,“北方菜场因为购买量大,老板无法精细化处理。南方则不一样,购买量小,如果你买鱼、买海鲜,不仅帮你宰杀、切片,甚至还附赠调料和小葱。”

    “每个城市的外观看起来可能都相似,却没有一模一样的菜市场。”钟淑如说,去一个地方旅游,只有逛了菜市场,才能理解当地人是怎么生活的。但她也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到外地逛菜市场,但平时却不逛自己家附近的菜市场。

    “去陌生城市的菜市场,能带给年轻人新鲜奇异的体验,不加修饰的本土化、烟火气十足的热闹氛围,与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形成了强烈比照,让他们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新鲜感。进入陌生城市的菜场,年轻人就进入一种不熟悉的生活节奏,一个未知的阈限,被不加修饰的原真性吸引,使得他们从原本沉闷不变的生活中跳脱出来。”

    之前,钟淑如在美国读博士,她发现美国并没有菜市场,因为沃尔玛等超市巨头控制了美国80%以上的生鲜交易。很多外国人习惯一周去一次超市,挑选东西塞满冰箱。1994年家乐福进入中国,当时很多人预言,菜市场会被超市取代,“但事实上,近30年过去了,在电商愈发发达的当下,中国菜市场依旧活得很好,这证明菜市场在中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菜场可以把中华饮食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让外国朋友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37000cm威尼斯新闻系的大三学生魏昀佳制作了一份“科巷新市集”的美食攻略,以文字和短视频的形式生动记录下科巷菜市场,向英国斯特灵大学的老师们讲述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南京故事,让对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她看来,菜场容纳了一座城市的地道百味,也包含着一方水土的文化内涵,“从吃的角度来看,很多非遗文化和百年老店都在农贸市场扎根,代代相传,从这些‘历史的活化石’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饮食风俗和历史变迁。”

    菜场能给一座城市带来什么?

    咬一口现场制作的海棠糕,再点上一杯清香四溢的碧螺春奶茶,之后再慢悠悠地去欣赏一场艺术展,感受千年古城的独特韵味。今年夏天,南京的90后公司职员汪子越来到了苏州双塔市集,原本,她只是想简单地打个卡,可未曾想到,却在这里度过了半天光景,完全不舍得离开。

    今年4月,苏州双塔市集被评为苏州市首批“最美菜市场”。与传统农贸市场相对比,双塔市集不仅在设计上独具一格,在业态规划上也融入了很多年轻人喜爱的商铺,成为了一个集菜市场、当地美食、文创商品的综合体,“以前我从不去菜场,总觉得里面又脏又臭,但这里颠覆了我的印象,不仅可以买菜,还有小吃、咖啡店、书店、小酒馆、鲜花店、小剧场,特别有文艺范儿。”汪子越说。

    越来越多菜场的“颜值”在不断提升,从以前脏乱差的形象蜕变为人人爱逛的“城市会客厅”,为当地百姓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更向人们展示了菜场未来带给一座城市的无限“可能”。

    “菜市场可以成为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助推城市旅游。”钟淑如认为,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包装,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网红菜市场,成为人们首选的旅游打卡地。

    陆远认为,菜市场旅游在未来要走得更远,要让人们“逛菜场”成为一种享受,“中国菜市场曾经饱受西方诟病,认为这里是病菌的滋生地,因此硬件设施的改善和食品安全问题,是影响菜场旅游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他建议菜市场在提升环境的基础上,还可以探索一些多元化的发展空间,“在海外,曾经有艺术家在菜场里面办画展,甚至还有卖菜摊贩一边卖菜一边写小说。”

    未来,菜市场在文旅融合方面还有哪些可挖掘的潜能?

    “现在年轻人的旅游已经从过去的看山、看水转变为看生活。”江苏尔目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董事长杨淇深去过世界各地的市集,他认为,菜市场旅游要保持住“流量”,首先要确保菜品的质量和安全,让游客放心购买。应突出本地农产品的特色化,这是吸引游客的“亮点”。另外还可以深挖文化内涵,通过特色活动彰显一个城市独有的地域文化和特色。他对日本筑地市场印象尤为深刻,“身为日本最大的海鲜市场,‘筑地市场’能成为东京的旅游名片,很大程度得益于对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挖掘。筑地市场每天清晨进行金枪鱼拍卖,拍卖会现场有限定的名额开放给游客,会有天南海北的海鲜爱好者相聚于此。每年新年期间,筑地市场还会选出一条最名贵的金枪鱼拍卖,吸引了世界各地大量游客慕名前往。”

    在钟淑如看来,菜场也是开展“亲子游”的重要场所,可以发展成为研学活动的空间。她认识的一位广州妈妈,曾经发起了一场菜市场研学活动,“这位妈妈本身就是一名菜市场爱好者,平日里的工作是组织博物馆参观活动,在一次前往博物馆的路上,途经了一个菜市场,她带着大家进去逛了一圈,因为她精彩的讲解,很多人反馈:原来菜市场有这么多好玩的东西。”受此启发,这位妈妈和团队研发了一系列的菜场研学课程,活动推出之后,场场爆满,好评如潮,很多参与者都表示,别出心裁的菜市场旅游刷新了他们的认知。

    “菜市场里其实包含着很多生活哲学,起早贪黑的菜市场商贩,让孩子看到他们的勤劳和坚持,也懂得了食物的来之不易。如果让孩子体验一次卖菜的生活,或者自己买东西,观察菜市场中的人,可以激发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钟淑如说。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当踏入熙攘喧嚣的菜市场,有人忙着挑选蔬果,有人畅想如何给家人烹饪一顿美餐,一切生活气息在此交融,最终变幻为舌尖上的万千滋味,带给人们平凡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美好和温暖。

    走吧,认识一座城市,一起逛菜市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