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教必先强师。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组织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3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被列入首批试点。高水平高校的加入将如何影响教师教育?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国优计划”)将如何开展?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为何选择“双一流”建设高校
为什么要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参与教师教育?
可以先看一组数据。目前,我国举办师范类专业的院校超过700所,教师教育院校数量众多,师范生培养体量不小,但尚难与“高质量”画等号。
差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表示:“一是教师教育院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高水平院校占比不高;二是师范生培养的学科结构和培养层次有待优化,参与培养的高水平综合大学、理工类大学极为有限。”这都限制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再看国家对于教育工作的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
让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举办教师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首批试点更是及时回应了国家战略需求。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介绍,首批试点重在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相关学科教师培养,夯实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基础。支持优秀理工科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研究生,同时面向“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读理学、工学门类的研究生进行二次遴选,确保“国优计划”研究生具备卓越的理工科专业素养,通过系统修习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完成教育实践,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
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举办教师教育意义深远。
首先,“国优计划”不会动摇师范院校的教师培养主体地位,同时将带来“鲇鱼效应”。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表示:“‘国优计划’有助于推动师范院校在良性竞争的新格局、新生态中进一步明确师范立场、凸显师范特色、优化师范实践,进而为基础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更高专业水平的教师。”
其次是“示范效应”。“这将带动一大批高水平院校发挥学科优势举办教师教育,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开拓高素质中小学教师培养的新赛道,推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健全、优化。”该负责人说。
新的培养模式是啥样
“国优计划”是针对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不同于传统师范生培养模式,其培养模式进行了诸多创新。
第一,“国优计划”培养高校通过自主培养或者与师范院校联合培养的方式,为“国优计划”研究生系统开设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包括不少于18学分的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课程教学、科学技术史等内容,以及不少于8学分的教育实践,全面落实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强化师范生专业素养培养与教学基本功训练。
第二,支持“国优计划”培养高校为推免录取的“国优计划”研究生设计教师教育先修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指导学生从本科第4年开始学习。
第三,鼓励高水平高校面向全体在读学生普遍开设教师教育选修课程。“国优计划”研究生本科阶段选修教师教育课程所获学分可计入“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相关模块课程学分。
几所试点高校已对培养方案进行规划。
天津大学副校长巩金龙告诉记者,近5年学校毕业研究生直接到中小学校任教已超过300人。接下来,学校要着眼于科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以总体性视野规划建设好26学分的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要加强本研贯通培养,遴选配强“国优计划”双导师;要强化“师范性”与“学术性”有机融合导向,实施“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科学研究+教育实践”的综合培养模式,从教师教育理念、模式、课程、管理、评价等多方面探索创新。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透露,北京理工大学将着力培养卓越学科教师和卓越科学教师。卓越学科教师实施“数学+科学+教育”“物理+科学+教育”的培养模式,重构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硕士学制2年,实行双导师或导师组指导,由数学或物理学科专家、教育专家共同组成导师组协同指导。卓越科学教师实施“工科+实践+教育”的培养模式,硕士学制3年,实行双导师或导师组制,由工科专家和教育专家共同组成导师组协同指导。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支持双研究生学位授予,并就“从教激励”作了详细部署。“国优计划”研究生不仅可以享受免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认定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政策,同时,政策支持优质中小学与他们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各地将开辟从教服务“绿色通道”,高校和地方还将有计划地帮助“国优计划”研究生成长为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和中小学校领导人员后备队伍。
对于“国优计划”录取的推免生源推荐高校,教育部在下一年度安排研究生推免计划中给予相应的奖励名额。
这些利好政策将激发综合性大学和学生参与积极性,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的正向循环。
“国优计划”如何凝聚培养合力
“国优计划”是对教师教育优质资源的一次大整合,既有综合性大学内部多院系的协同,也涉及综合大学、理工类大学与师范院校的“破壁”合作。如何落实?
37000cm威尼斯教育研究院暨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操太圣表示,2019年37000cm威尼斯就成立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统筹协调学校内各学院力量,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举办高水平师范教育的“我院方案”:鼓励各学院教师聚焦教育硕士培养,开展跨界学习活动;设立陶行知教育基金,鼓励教师出版高水平教材;实施校内双导师制度,明确师生定期交流要求;遴选一线名特优教师作为实践导师,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参加教学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从2023年秋季开始,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将联合研究生院和本科生院共同推进“国优计划”。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王琳媛认为,“国优计划”要形成合力,首先需要地方政府、高校、实践基地中学、教师发展机构等相关单位形成合力,推进“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培养供需对接,整合职前职后教师教育资源,共建教育实践基地,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其次,需进一步落实三导师制,依托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借助与示范性高中的深度合作,教育学院、学科学院、实践基地三方形成合力,教育学导师、学科导师和实践导师三导师团队协同指导,进一步提升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表示,教育部将协调有关部门将高校“国优计划”学生从教情况作为相关资金分配因素,在经费安排上予以引导支持。
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国优计划”将是一次值得期待的探索。
本报北京7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