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建的七家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经济学院承办,《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编辑部、东南学术杂志社、《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的第三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于2023年4月22—23日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刘伟,37000cm威尼斯原党委书记、37000cm威尼斯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洪银兴,吉林财经大学原校长、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宋冬林,四川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丁任重,吉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吉林财经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孙杰光,西安财经大学原副校长、37000cm威尼斯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任保平,福建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郑东育,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肖贵新,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福建师范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平,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涂荣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37000cm威尼斯、中国社会科学院、辽宁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等全国五十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经济学动态》《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福建论坛》《东南学术》《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编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及福建电视台、福建教育电视台、东南网等新闻媒体记者,福建师范大学师生代表近200人参加会议。
开幕式
开幕式上,刘伟、涂荣、郑东育、肖贵新先后致辞。开幕式由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颜隆忠主持。
刘伟在致辞中提出,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广阔角度,对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思考与把握,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思想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只有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坚持运用其基本立场、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才能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并在这一创造性探索过程中真正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围绕本次论坛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思想的碰撞中总结和提炼中国经济实践的规律,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知识体系以及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真知灼见。
涂荣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就学好用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表系列重要讲话,突出强调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第三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专家学者们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分享成果、开展研讨,融通睿智、交流互鉴,充分体现了全国政治经济学界携手谋发展、共担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使命担当,必将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推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郑东育在致辞中提到,福建师范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课题研究等方面始终走在全省社科界的前列,为推动福建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发展,繁荣和发展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实践证明,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科学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走向成功。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而言,坚持问题导向,最根本的就是站到时代前沿,深入研究并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更好地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肖贵新在致辞中指出,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十七年半,为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放性、战略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福建考察调研,多次对福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有力推动福建走上了高质量发展轨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应用和发展,多次强调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论坛举办为契机,充分发挥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携手打造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教师成长、学术创新的共同体,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第一阶段大会主旨演讲
第一阶段大会主旨演讲的专家学者有3位,由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福建师范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黄瑾教授主持。
刘伟教授演讲的题目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回答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他指出,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展的约束条件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因此,要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要求我们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强调,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落实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在于,宏观上是均衡的发展,微观上是高效的发展,结构上是协调的发展,对世界是开放的发展,从底线思维看是安全的发展,由此形成均衡、高效、协调、开放、安全的高质量发展总体逻辑体系。这就要求通过扩大内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水平对外开放、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等,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洪银兴教授演讲的题目为《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启示》。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和实践进程,进一步拓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现代化理论。人的现代化具有三个维度,即人的生活品质、人的精神文明程度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高品质生活体现为人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显著提高、消费升级、人居环境的绿化和美化;提高人的精神文明程度体现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解决人的价值观问题、促进人的观念达到现代水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企业家文化建设和公民道德提升;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为身体素质的现代化、文化素质的现代化、知识和技能的现代化。促进人的现代化必须增加先进文化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李建平教授演讲的题目为《建构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既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历代领导人的著作、形成的理论和思想,也包括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者的著作及其形成的理论和思想。这其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其他事物一样,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也应该重点关注。刘国光、宋涛、卫兴华、陈征、张薰华、吴宣恭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经济思想也是留给当代和后人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阐释发扬,这也是我们今天建构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阶段大会主旨演讲
第二阶段大会主旨演讲的专家学者有7位,由福建师范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鲁保林教授主持。
孙杰光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几点思考》。他指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在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方面取得突破;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培育长春都市圈城市群方面取得突破;在新基建“761”工程、交通强省等“两新一重”项目投资方面取得突破;在推进“数字吉林”建设、加快对老工业基地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提升方面取得突破;在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取得突破;在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突破;在扩大开放合作、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方面取得突破。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简新华教授演讲的题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本理论的几个争议问题》。他指出,马克思的论断、历史事实和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资本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范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客观存在私有制资本,而且存在公有制资本即“非资本主义资本”。“资本一般”是以存在资本为前提的,需要在坚持马克思经典资本理论关于资本存在原因的基本原理基础上,说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存在的原因,然后再分析其与其他社会形态中存在的资本的共同特征即“资本一般”。是先有资本才有资本一般,不是先有资本一般后有资本,不能本末倒置。资本既是生产要素又是生产关系,“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这一观点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宋冬林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国企估值的元问题和底层逻辑》。他指出,国有企业估值的元问题,就是要从根上搞清楚弄明白国有企业的存在性问题,搞清楚弄明白国有企业的性质,即回答国有企业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存在。国有企业的全民所有制性质以及从中体现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决定了其功能、作用和使命。只有从底层逻辑上认知和把握国有企业性质、使命和作用,才能系统、全面和客观地认知、把握国有企业的价值。应首先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国有企业的性质进行准确科学的把握;其次要从多维角度透视国有企业,向市场展现国有企业的真实原貌;再次在借鉴国外估值方法的同时,对其加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国有企业估值符合其真实价值,具备客观性与科学性。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谢富胜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贡献》。他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不发达社会主义形态在中国的具体形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当下正处于不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突破了“五种社会形态”单线发展的教条,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社会主义探索的集大成,解决了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重大理论难题。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不发达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枢纽,其经济基础的一般规定包括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稳中求进方法论。
37000cm威尼斯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葛扬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要素的市场化改革与我国分配制度的完善》。他指出,完善分配制度必须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前提下更好发挥按要素分配作用,而按要素分配的核心内容在于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完善、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就是要根据不同要素属性、市场化程度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分类施策、循序渐进地构建起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是不同条件下的分配方式,要在厘清商品分配与要素分配二者关系中,认识要素市场化改革是完善分配制度的关键。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能够促进生产要素无障碍流动,为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条件。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西南财经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盖凯程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数字资本特性与行为规律的三重逻辑:主导—扩张—权力》。他指出,马克思资本理论沿循从抽象本质到具体形态维度的逻辑延展,构成了一个围绕资本动态演进与现实扩张、增殖本性与权力属性而展开的辩证逻辑体系,为我们提供了分析资本特性与行为规律的理论框架。将数字资本置于这一理论框架下审视,有利于联系资本一般性来把握数字资本的特殊性。数字经济化和经济数字化逻辑深度重构了传统形态资本的职能机制,成为占据资本层级结构体系顶端的资本主导形态。在数字平台的加持下,数字资本在规模和空间双重维度上扩张。当数字技术变革衍生出来的算法权力被资本增殖逻辑规训之后,形成了相应的资本权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研究所《资本论》研究室主任郭冠清研究员演讲的题目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他指出,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政府与市场边界、如何发展经济、农村如何摆脱贫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产业结构如何调整优化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多篇具有原创性贡献的学术论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形成期。对标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发现一系列关于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改革新形式、工作策略和方法在福建萌发、孕育与实践,而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和“人民至上”的思想贯穿于始终。
第三阶段大会主旨演讲
第三阶段大会主旨演讲的专家学者有12位,由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戴双兴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体制变革与中国式现代化》。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世界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具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这是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和基础。传统体制如何实现权利开放,如何避免跌入转型中的经济收缩陷阱,如何建构转型中的现代国家秩序等,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问题。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总任务,以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实现发展方式的成功转型。同时,还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稳中求进、行稳致远,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家秩序。
丁任重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体系与核心内容》。他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严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21世纪世界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基本体系不断丰富、不断变化,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始终不变的两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十三个方面,集中反映和体现了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根本立场、历史方位、指导原则、路径选择、鲜明主题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安东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与系统性危机》。他指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自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控制了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大权,在全球推行新自由主义,利用新技术革命推动形成了新的生产方式,重构了世界经济,但也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已陷入经济金融困局,这种困局基础性的原因是金融垄断资本的统治。一方面,金融资本控制了巨大的经济和金融资源;另一方面,金融垄断资本逐渐主导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进程,最终导致了目前困扰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长期低迷、金融泡沫膨胀、政治衰败和极化、社会撕裂、文化危机和国际格局动荡,其背后是当代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
任保平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新发展阶段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与路径》。他指出,新发展阶段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在于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高效配置,着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创新高端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治理体系等方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形成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活力企业结合的体制机制,以产权制度改革形成有效激励的产权制度,推动与高标准市场体系相适应的制度创新,完善维护市场安全的体制机制等改革,形成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机制,提高要素配置的质量和效率。
武汉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曾国安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关于共同富裕的衡量指标》。他指出,是否实现了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达到了什么水平,应该进行客观的、科学的判断,需要在正确把握共同富裕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衡量共同富裕的指标。指标的选取要考虑“三要”和“三避免”,即要包括收入和财产,要能体现全面性,要有核心指标和其他层次指标;避免将反映个人/家庭消费特征、财产结构特征的指标当作衡量共同富裕的指标,避免将影响共同富裕因素的指标作为衡量共同富裕本身的指标,避免将分领域的共享或分配特征当作衡量总体共同富裕的指标,应该以衡量总体共同富裕的指标为准。
吉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祝国平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构建农村金融供求平衡的理论探讨》。他指出,农户贷款贵、贷款难是农村金融问题的逻辑起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引致了农村金融的需求侧变化,数字技术推动了农村金融的供给侧变化。在此背景下,农村金融供需平衡的理论特征表现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转型下,静态的农村金融理论必然要求转向动态的农村金融理论;相较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问题更为重要;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和道义引导是必要的手段;贷款人的纵向一体化联合优于横向联合;农业经营与农户生存风险的管理同信贷获取一样重要。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他指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特别是,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果,是根植于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体现中国哲学和智慧的理论与制度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两点论”“重点论”的坚持与灵活运用。“两个毫不动摇”充分体现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中国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也必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马莉莉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新生产方式驱动的“一带一路”发展共同体建构路径》。她指出,随着中国大规模承接加工制造环节,国际分工深入到生产流程内部,模块分解、网络联结的新生产方式迅猛崛起。在新生产方式下,随着国际分工格局的变迁,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生产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覆盖东亚主要区域的RCEP落地实施,CPTPP、DEPA等高水平经贸规则有序推进,东亚区域生产网络有望成为数智革命引领地,形成生产共同体。这就要求以科创、产业与金融为支点,促进中心城市与分工网络共生演化,通过中东欧、环印度洋区域生产网络与东亚生产网络的梯度联动,形成巨规模效应,从而推动构建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共同体。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景宇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不仅为认识世界历史的形成、特征、本质和发展趋势提供了理论武器,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地揭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机制,为人们能动地选择历史发展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引。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即对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新局面的认识——“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认识——“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对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潮流的认识——“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重要理论贡献。社会主义要发展壮大,归根结底还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
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吉林财经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洪梅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耕地资源稳量提质的政策支撑》。她指出,黑土地基础地力的维持和提升是耕地资源稳量提质的重要一环,“梨树模式”是在多年探索后形成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新路径。一方面,要构建科学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生态补偿的长效监管机制与激励机制、完善的宏观调控体制和利益驱动机制。另一方面,要从内部转变生产方式、注重数量和质量并重、积极培育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强化资金和政策保障、打造粮食全产业链条、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转变等方面,以及从外部构建粮食安全协同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方面,不断优化政策设计。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侯为民研究员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中的人口因素》。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应主要着眼于两点。一是人口规模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二是人口规模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超越性,即深刻改变了世界现代化发展格局。中国的人口因素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独特性作用,表现为人口增长带来的新增劳动力的效用,弥补了资本短缺的困难;教育和医疗的普遍改善,使人口质量快速提高,为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变相降低了现代化的成本约束;人口增长对于现代化进程促进效应的滞后性,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奇迹具有内在的联系,普惠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人口聚集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赵秀丽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数字平台资本的运动规律研究》,她指出,数字平台从最初的流通平台逐渐扩展为社交媒体平台、物流平台、精益平台和数字劳动平台,渐进于生产领域中最具创新蜂聚意义的工业数字平台,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过程。数字平台资本的运动呈现了哑铃型结构和非均衡分割比例的空间并存,以及循环周转速度快、实现产消无缝对接的时间继起两大特征。数字平台资本在三种职能形式上的配置结构能实现连续性运动,呈现出追逐更高的流动性与增殖效率,形成对购买、生产、销售等各阶段更强的控制力,开发和利用资本偏好型数字技术与应用程序,以及利润来源多样化等运动规律。
丛书发布会
2023年4月22日,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经济学术思想研究丛书(第一辑)发布会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37000cm威尼斯、武汉大学、西北大学、辽宁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发布会。
李建平作为丛书主编对出版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经济学术思想研究丛书(第一辑)作了几点说明。他指出,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特别是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丛书(第一辑)的出版正是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所阐述的6位老一辈经济学家都有着坚定的信仰、不懈的追求、深厚的造诣、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经济思想是留给当代和后人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予以阐释发扬,这也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丛书(第一辑)共阐述6位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国光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宋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卫兴华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陈征教授、复旦大学张薰华教授、厦门大学吴宣恭教授,他们年龄均在90岁以上,平均96.5岁。出版这套丛书也和学科建设密切相关,为了明晰二级学科博士点经济思想史的博士论文选题,几经考虑,我们最终锁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旨在为辛勤耕耘几十年,并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过重要贡献的经济学家树碑立传。中宣部2017年批准福建师范大学设立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为丛书的出版提供了资助,经济科学出版社开设的“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学者文库”为丛书的出版提供了大力支持。未来我们将在第一辑的基础上把丛书的研究与出版继续下去。
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研究员、陈征教授以及吴宣恭教授分别发来贺词。
刘国光研究员在贺词中指出,这套丛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福建师范大学是“南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为繁荣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出了重要贡献。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秉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劳动人民的立场、大多数人民利益的立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立场,是正直的经济学人应有的良心。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要坚持的,但对于具体的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可以选择和借鉴,为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用。
陈征教授发来“祝贺丛书出版,说明我国经济学界处于百花齐放的繁荣阶段,后继有人”的贺词。陈征教授毕生致力于学习、研究、运用和发展《资本论》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建了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理论和现代科学劳动理论,其代表作《〈资本论〉解说》是我国对《资本论》全三卷系统解说的第一部著作。陈征教授对马克思主义无比坚定的立场、始终如一的信仰,一辈子钻研一本书的精神,几十年始终专注于一个学科的执着,以及难能可贵的奋斗精神与道德品质,彰显了老一辈经济学家的风范,为青年学者树立了榜样。
吴宣恭教授在贺词中指出,福建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经济学术思想研究丛书(第一辑)发布会,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可喜可贺的盛事,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论述,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系列学术思想研究丛书的出版,对于我国经济学理论和历史的发展而言,是一大盛事,对于国家经济改革和发展而言,也是一大好事。
东南学术杂志社徐淑云副编审作为丛书作者代表发表了感言。她指出,卫兴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研究的权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的泰斗。卫兴华教授著述宏富,出版著作50多部,发表论文1000多篇,生前发表的科研成果在学术界始终名列前茅。2019年,卫兴华教授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和“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卫兴华经济学术思想研究》的出版是对作者学术研究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的肯定,也是下一步开展研究的起点。
与会嘉宾纷纷对丛书的出版表示祝贺,并对丛书的创新、创意与创造给予高度评价。
洪银兴教授表示,福建师范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作为全国七个中心之一,以丛书的形式把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串联到一起,很好地确立了研究特色,值得同行学习。福建师范大学把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建设聚焦于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并把它们系统全面整理出版,形成经济思想史学科的研究特色和优势,这种做法富有创新性。这6位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是当代经济学研究的宝贵财富,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典范,他们对中国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6本书也很好地把中国改革开放史展示了出来,相信在现有的六本专著基础上,逐渐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就可以成为福建师范大学在这个领域特有的品牌和优势。
孙杰光教授表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和本次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经济学术思想丛书(第一辑)的出版,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研究、宣传、阐释、应用等作出的原创性、开创性、创新性的工作。这几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对信仰的坚持,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令人钦佩,也令人敬佩。当前,吉林财经大学建设了红色金融教育博物馆和百年财税思想史博物馆,助力经济思想史学科建设。这套丛书的出版也为我们如何更好发挥博物馆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提供了有益启示。祝愿福建师范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能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推出更多的力作,作出新的贡献。
宋冬林教授表示,政治经济学专业学生除接受本身的课程理论体系训练之外,还应该有经济思想史的训练。然而,当前能够对中国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理论阐释的成果还比较稀缺。福建师范大学作为“南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能够系统地开展这项工作,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基础性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需要有这样的研究。6位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思想的经济学深入研究可以大体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历程。这6位经济学家不仅是大师级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还是杰出的教育家,更是立德树人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真诚希望福建师范大学能够把这项工作持续下去。
刘守英教授表示,福建师范大学作为一个地方性院校,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才培养、教学和研究方面树立了一个典范。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实际上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线,一条是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学人的主线,后一条主线一直是与时代同向同行的。福建师范大学的学子们沿着这条主线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提炼和立传,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丁任重教授表示,福建师范大学能够出版这一套丛书,不仅是我国学术界的大事,也是好事,有力推动了学术创新。这套丛书既包括介绍6位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生平及学术思想,也有对他们学术成就的评价,内容真实、全面、丰富。祝愿福建师范大学能够把这项工作继续推向前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贡献更多力量。
简新华教授表示,作为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立碑树传的大工程,丛书(第一辑)高度评价了六位经济学家的学术贡献,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作为极大促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大工程,这套丛书树立了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榜样,有利于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脉络,从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此外,作为培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青年队伍的大工程,这套丛书的作者通过写作促使他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提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功底,扩大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视野,提高经济学研究的科研能力,为壮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队伍作出了贡献。
福建农林大学原副校长张春霞教授表示,丛书(第一辑)的出版,较为完整而系统地呈现了6位经济学家丰富而深邃的经济思想,为我们深入开展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必要从中国经济思想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思想的创新发展中汲取理论创新的动力。6位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升华,必将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任保平教授表示,这套丛书总结了学术先贤们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历程,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体现了一个薪火相传的过程。同时,这套丛书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它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思想进行总结并阐发对未来研究的启示,对于从事政治经济学的教育、科研、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贡献。福建师范大学能够把这些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研究作为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非常具有前瞻性。在未来的研究中,建议把这些经济学家的思想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之中,置于每一个历史节点进行细致考察,这样既能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历史演进,又能体现这些经济学家在这一过程中所作的杰出贡献。
谢富胜教授表示,福建师范大学以出版丛书的方式,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学术思想,开启了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建设的新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余年来,我们出了很多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的“大先生”。这6位经济学家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大先生”,是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他们的经济学说体现了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探索历程。感谢福建师范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为这些“大先生”著书立传。
葛扬教授表示,这6位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都有着非常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又能紧紧把握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脉络。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大量亟待解决的新现象新问题,他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许多带有创造性的观点。开展经济思想史研究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具体实践,非常期待福建师范大学能够推出更多的相关著作。
朱安东教授表示,这套丛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成果,同时又能结合中国当代实践开展研究,真正做到了“从理论中来,再到实践中去”。同时,这6位经济学家的立场都非常坚定,该亮剑的时候敢于亮剑,特别值得人们尊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够走到今天,与这些学术大家的贡献密不可分。当代的年轻人应该更多地传承学习他们的信仰、立场、学问以及人品。每一个政治经济学人如何把自己和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社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作出应有的贡献,需要从他们身上学习很多的东西。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常委副主编曹泳鑫研究员表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杂志社正在着手开展两项“抢救性”工作。一是设立了“思想者之旅”专栏,邀请知名经济学家撰写自己的生平学术回忆,目前为止已发表一二十篇并汇集成册,为后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较为权威的资料。二是开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专栏,卫兴华老师、刘国光老师等都在这个专栏中发表了大量文章。同时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更加关注这个领域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杨静研究员表示,作为一项开创性、奠基性的工作,做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特别注重学术的传承,像宋涛老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已经多次再版,在学界影响深远。他还特别注重发挥学术论坛的作用,希望通过论坛提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影响力,加快学术梯队的建设。非常希望继续做好这种学术传承和梯队建设。
李政教授表示,丛书(第一辑)的出版对于政治经济学说史来说是一项抢救性工程,也是一项填补空白的创新,6位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总结与提炼,对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作出了很大贡献。希望有更多的高校把这套丛书作为学习样板,一起推进丛书进本科生与研究生课堂,一起调动更多青年师生共同参与。
马莉莉教授表示,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倾其一生,融入家国,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的治学为人无疑是光辉的典范,为他们著书立传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老一辈学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努力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年轻一代学者要向他们学习,用实际行动迎接这个时代的挑战。
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向国成教授表示,自己对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总是怀着一种无限的敬仰。福建师范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能够把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总结出来,并以丛书形式出版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韩文龙教授表示,这套丛书的写作与出版是一件非常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把经济思想史博士生的培养与经济思想的传承融为一体,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探索与创新,有力推动了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学习福建师范大学的优秀做法,还要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等方面,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孙景宇教授表示,丛书(第一辑)通过对6位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更好缅怀老一辈经济学家、回顾其学术成就,还通过年谱、访谈等形式,有助于更好了解这些学者的治学为人,更好教育后辈怎样为师、怎样为人、怎样为学,让这些优良的学术传统更好传承下去,同时时刻鞭策我们要在守正的前提下做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侯为民研究员表示,这套重量级丛书全面客观系统地介绍了6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在某种角度上解答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何处而来、因何而兴盛、向何处而去的问题。这些大师为学、为人、治学的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的勇气,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这套丛书还很好地起到了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作用,有助于扭转经济学说史研究重西方马克思主义、轻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状。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朝科教授表示,丛书(第一辑)的发布对学界是一个惊喜,有力推动了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发展。6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学人的影响都非常巨大,系统梳理、总结其学术思想,定会对后人研究产生引领作用,意义非凡。
此外,4月22日下午,本次论坛还举行了八组平行分论坛讨论,50位会议论文入选者分别聚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新发展理念与新发展格局研究”“高质量发展与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研究”“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研究”“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等主题,进行了论文宣讲、交叉点评和相互讨论,现场气氛活跃,有力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