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第三届大变革时代的比较政治学研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3-07-20 点击次数: 作者:李想 责编:焦钰茹 王晓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7月4日,由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大变革时代的比较政治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届会议主题为“以中国为主体的学科体系建构”。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37000cm威尼斯、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我院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以及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30多位学者,在会议主议题下,围绕官员流动、公众态度和政治信任以及基层治理和民主发展等具体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主办方致辞和主旨发言环节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系主任余艳红主持。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苏毓淞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分别代表主办方发表欢迎致辞。苏毓淞首先回顾了前两届比较政治学研讨会的办会历史,同时高度肯定了此次研讨会的议题范围与学术价值,并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期待在本次会议上能产生精彩的思想火花碰撞。戴长征对与会的各位学者表示感谢,随后他热情洋溢地介绍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治学系发展现状与研究取向,指出比较研究方法对于政治学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主旨发言环节,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长聘教授杨雪冬发言的主题是“比较政治在中国:源头和路径”。杨雪冬表示,比较政治学在中国逐步形成知识体系的重要路径之一是翻译,系统翻译的新知识与中国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政治实践相互碰撞,形成中国独有的政治价值体系、认识体系、知识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叶澄海讲席教授、副院长吕杰的发言主题是“历史视野中的时间性问题”。吕杰聚焦探究作为一种理论取向的历史政治学,与以历史为数据的研究存在何种区别,突破主流计量模型处理时间问题的模式,在研究中动态地纳入时间,进而重构政治学理论。 哈佛大学政府系教授王裕华的发言题目是“什么叫有意思的研究”。

    此次论坛总共分为三个主题。分论坛一的主题是“官员流动、反腐败与政府回应”,分论坛二的主题是“公众意见、政治信任与福利政治”,分论坛三的主题为“疫情防控与公众态度”,分论坛四的主题是“基层治理与民主发展”。专家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最后一个环节是圆桌论坛,主题是“在中国场景下如何认识比较政治学”。圆桌论坛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1)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在美国研究美国以外的政治都可以归为比较政治学,以此类推在中国场景下,比较政治学就是研究国外政治吗?(2)通常认为比较政治学更追求对普遍规律的解释,有更高的理论关怀,不过在我国传统的学科体系划分中,存在政治学理论这一专业(硕士阶段),两者的区分度是什么?(3)国内一些学者认为,比较政治不能研究一个国家,要研究两个以上的国家,如此才能叫比较政治学,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4)相比于比较政治学具体领域的议题研究,国内学界对此领域的研究更聚焦在学科建构、概念辨析上,如何看待此现象?与会嘉宾从不同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答。此外,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曾庆捷还额外抛出了“政治学何用?”这一问题,引起大家热议与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