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打造中科院区域创新高地,深度承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共建“科技城”,麒麟筑高峰

    发布时间:2023-07-17 点击次数: 作者:李凯 许胜 责编:朱安琪 王晓艳 来源:新华日报

    中科院7家研究所密集设立8家创新研究院,“中科系”资源密度比肩北京中关村;在研4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规划图”变“施工图”,聚焦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领域精准发力;国科大南京学院开学、“中国能谷”项目开工、人才共有产权房高标准开建、各项基础配套不断补强……

    每一次关于“麒麟”的好消息,都令人振奋鼓舞。

    与国家战略同频,与时代发展共振。自2010年7月成立起,南京麒麟科创园就被赋予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2020年6月、2022年9月,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两次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南京麒麟科技城,打造中科院区域创新高地。南京市明确“突出空间集聚、学科集群、要素集中,打造麒麟科技城战略科技力量承载区”。立足更高站位,心怀“国之大者”,麒麟科创园“创新节奏”越来越快,尤其近几年呈现加速突破之势。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一系列重要讲话,是园区上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的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麒麟科创园主要负责人表示,园区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两区三城”发展定位,对标对表推进落实科技创新重大突破,加快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乘势而上、砥砺前行,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为全省全市走在前、做示范作出更多麒麟贡献。

    立足高站位

    科技创新聚力“新突破”

    “你用算力我打折,使用价最低3折起!”近日,位于麒麟科创园的南京智能计算中心获科技部批复,成为全国首批9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之一,也是全省唯一一家。中心前不久重磅推出算力优惠政策,已惠及近百家科研机构、高校、AI企业。

    AI计算能力达每秒125亿亿次!这是南京智算中心三期项目全部建成时的算力规模。当前AI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算力基础设施成为关键驱动力。麒麟科创园抢先起跑,与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长三角算力规模最大的“超级大脑”,在2023年“大模型元年”到来之前已悄然领先。这是园区一贯的前瞻性目光的体现。

    作为一个“特别”的板块,在南京市乃至江苏省的科技创新版图上,麒麟科创园承担着“顶天立地”的重要使命。瞄准重大原始创新,助力破解创新“有高原无高峰”瓶颈,麒麟科创园更侧重“从0到1”的突破,在“高原”之上起“高峰”。

    园区近年来大力引聚“中科系”资源,在承接中科院南京分院“一院四所”迁建项目的基础上,先后引进自动化所、上海巴斯德所、计算所、软件所、工程热物理所等7家中科院研究所,成立8家“中科系”研发机构,如今已经成为北京以外“中科院系”创新资源集聚程度最高、门类最齐全、成效最显著的区域之一。

    坚持“四个面向”,发挥建制化国家科研机构引领作用,园区联合落地中科院研究所,启动多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预研工作:计算所面向IT3.0万物智联时代,建设“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基础设施”;软件所面向安全可控的国产高端软件需求,建设“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热物理所围绕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建设“百兆瓦级大规模空气压缩储能实验与验证研究平台”;自动化所按照国家在决策智能方向的战略部署,建设“决策智能与计算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要“顶天立地”,园区优先支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牵头承担国家任务,加快取得前瞻性基础研究成果,频频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计算所创研院完成了中科院弘光专项,研制出业界首颗融合卫星移动通信和北斗导航的通导一体多模终端芯片;自动化所创研院成功研发世界首创、国际领先的极低比特边缘人工智能芯片;软件所研究院研发出适配华为鲲鹏、寒武纪思元处理器芯片的国产开源服务器操作系统,正式发布“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阶段性成果“源图2.0”。

    智汇“策源地”

    “麒麟之才”勇攀新高峰

    京沪高铁大动脉旁,南京现代综合交通实验室,东我院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实验室新材料研发相关负责人胡靖,最近忙着开展高韧环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弯曲试验。这种低温抗开裂、抗疲劳的新型材料已处于产业化阶段,未来将应用于极端环境下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这个由市政府联合中交集团、东我院学、交通运输部公路院、中电十四所等单位组建的实验室,曾参与并成功破解“高原冻土”难题,于今年获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授牌,目前正在推进二期建设,全力冲刺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麒麟科创园多年耕耘正集中释放创新“红利”,“0到1”的原始创新开始转化为“1到100”的产业创新。

    中科南京移动通信与计算创新研究院的孵化企业控维通信,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内少有的卫星通信系统提供商之一,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汪彦刚创立图格医疗科技,主攻医用内窥镜系统研发,在成像清晰度上提升4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际知名数学家丘成桐来园区领衔成立了南京应用数学中心,中心成员目前已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板块专项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2项、江苏省青年基金项目1项。

    “中科系”龙头带动,园区创新磁场效应不断增强。“麒麟之才”纷至沓来,这里被称为南京“最强大脑”集中地。“校友圈”涵盖37000cm威尼斯、东我院学、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乃至全国各地大院大所。目前,园区已集聚各类人才超过2000人,其中“双聘”院士14人、各类国家重大人才52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超过60%;累计引进孵化企业443家,总估值超百亿元,其中行歌车载芯片估值达50亿元。

    瞄准新能源、新消费两大支柱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以及综合交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全面扩大。中国能谷、五星控股集团总部、中科寒武纪江苏总部、中科物栖物联网系统总部等重大项目先后落户。其中,能谷项目为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和“双碳”战略部署而生,由南京市政府与华能集团签约共建,总投资约300亿元,于去年2月启动,建成后将成为长三角一体协同的千亿级能源创新产业集群。目前,能谷智链生态区已完成结构施工,力争年内竣工交付;能谷中央商务区住宅地块已开工,商办、公寓等地块整体设计方案已完成,预计年内开工。

    厚植“好生态”

    “两区三城”展现新面貌

    7月11日,麒麟科创园重大项目签约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与园区管委会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在园区打造中科(南京)智汇工场项目,建设南京首家中科概念验证中心。未来将实施“科技企业成长陪伴计划”,组建技术经理人队伍,打造国际技术经理人基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跨越“死亡之谷”,让更多科技在麒麟实现产业化。

    这是园区谋划已久的全链条科创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事实上,园区众多项目从引进之初就高举高打,瞄准“国家队”级别,高起点营造高能级的产业创新生态。

    深入贯彻省市优化营商环境部署,园区上线“小麟通”企业服务品牌,管委会人人都是服务专员,搭建麒麟企业智慧服务平台,成立总额达50亿元各类投资基金,运行麒麟政务服务中心,形成开发建设、创业投资、企业服务三大国资板块,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全天候、零距离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服务。

    以产城融合、生态宜居为目标,园区加快引入优质教育、医疗、商业等资源,城市功能品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快提升,园区整体环境面貌日新月异。去年以来,定位高品质科技住宅小区的人才共有产权房开工建设,与中科院南京分院(国科大南京学院)、市教育局、区教育局、南师附中协商,多方共同组建了南师附中麒麟科技城教育集团,已建成或规划建设的还有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麒麟中心小学、南京博颂学校、南京力学小学麒麟科创园分校等约20所。与此同时,医科院皮研所新院区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南京重离子医院在加快前期工作。首家自营酒店金帆万源酒店开业,40万平方米沣麟广场全面竣工,即将投用。致力于打造城东文化商业新地标的20万平方米麒麟·荔枝广场将于年内实现开业运营。24万平方米的宝龙广场加快建设。

    厚植“好生态”,园区创新活力加快释放。近5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从21家猛增至25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从31家增至531家。筹建省级高新区以来不断争先进位,在2021年度全省高新区综合评价中,30家省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4位,超过7家国家级高新区,从最初的排名靠后跃升至全省高新区前列。今年1—5月,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4.8%。在全市“五拼五比晒五榜”竞赛中,麒麟高新园连续一个季度榜上有名,前不久发布的1—5月榜上,再获活力榜红旗激励,园区技术合同成交额、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等指标增幅均处于靠前位次。

    提速推进麒麟科技城强基铸魂、提质增效,麒麟科创园提出“两区三城”目标愿景:紧扣市委市政府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承载区”总体目标,聚力建设“创新策源活力之城、科技产业实力之城、生态宜居魅力之城”。预计到2025年,园区力争汇聚5000名“中科系”人才,落户国家科研机构(含中科院机构)达到20家以上,培育6—8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4—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