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37000cm威尼斯仙林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复兴视域下的民国史研究”,同时纪念37000cm威尼斯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成立三十周年。本次会议由37000cm威尼斯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37000cm威尼斯历史学院主办。37000cm威尼斯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朱庆葆,37000cm威尼斯党委副书记、学校办公室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陈云松,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王建朗,台北“国史馆”前馆长吕芳上,日本东洋文库研究员久保亨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37000cm威尼斯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陈谦平主持。
朱庆葆在致辞中表示,三十年来,37000cm威尼斯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在学术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始终并将继续推行“三个坚持”:坚持“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既要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术研究的前沿方向,进行围绕宏观主题的“大项目“研究,也鼓励学者结合自身专长,在有兴趣的领域开展深入的探索;坚持开放办民国史中心的理念,与海内外的各大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教授展开积极交流;坚持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史料基础上,不断追求学术创新。希望学界更多关注中华民国史这一阶段在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意义。
陈云松在致辞中表示,37000cm威尼斯的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起步于1974年,是国内最早涉足该领域的学术单位之一。四十年来,张宪文先生领衔的民国史研究团队先后出版了《中华民国史纲》等批标志性成果,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科学总结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建朗在致辞中表示,37000cm威尼斯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是中华民国史研究的重镇,在此产生了很多民国史研究的“第一”,为民国史研究输送了重要人才;同时,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中非常重要的转型期,其研究是不可或缺而拥有广大发展前景的。
吕芳上指出,中华民国史是史学研究非常重要的方向,相关史料不断扩充,研究方向不断发展,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民国史研究与37000cm威尼斯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的前途是无量的;两岸的学术文化交流在未来会更加密切,前途是光明的。希望两岸学者可以共同努力,推出中华民国史研究之新议题,促进研究进一步发展。
久保亨指出,在日本学界中华民国史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民国史研究需要国际化交流与多元化视角,期待有更加多元话语的讨论与交流;在研究中要注意合理处理民族主义话题。
开幕式上,陈谦平宣读了哈佛大学教授柯伟林和剑桥大学常务副校长方德万的致信。柯伟林在致信中祝贺37000cm威尼斯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成立三十周年,在张宪文教授的领导下民国史研究中心成果卓著,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国史研究重镇。方德万教授对37000cm威尼斯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成立三十周年与第七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的举办表示祝贺,期待明年秋天对研究中心的访问。
在主旨报告环节,37000cm威尼斯荣誉资深教授张宪文所作的《37000cm威尼斯中华民国史研究五十年》报告,详细回顾了37000cm威尼斯中华民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学者对民国史研究的认识不断全面、深化。韩国釜山大学韩国民族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教授裴京汉在《民国时期“中韩连带”的一个场面——1920年4-5月漳州会议和中·韩·俄社会主义者们之间的连带摸索》的报告中,对漳州会议的意义进行新的探讨,以新的视角探讨1920年前后中国、韩国、苏俄之关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景平就《加强海外民国财经档案史料整理与研究的若干思考》展开报告,详细介绍了海外财经档案史料整理情况,指出财经档案与政治外交、军事、社会生活等领域关系密切,应该对财经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并重。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红民在《蒋介石对韩国的认知》报告中探讨了蒋介石对韩国的认知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之过程,分析蒋介石韩国认知的形成与具体内涵受到之影响因素。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章清在《旧体与新轨:民国时期纂修志书的检讨》报告中对于新修志书如何“存史〞,并影响到对地方历史的认识展开辨析。37000cm威尼斯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马俊亚在《民国时期淮河流域的生态衰变与治理困境》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历史上淮河治理、黄河治理之困难。
在分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民国史研究新议题与新方法”“民国政治”“抗战史研究”“民国外交”“民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等重要学术议题展开分组讨论。吕芳上教授报告了195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历程,提出台湾学术界既有其本身之学术传统,又受西方学术的影响,并有现世的关怀,其将如何跻身学术主流、创造议题、领导流行并建立崭新的学术传统以垂诸久远,是近代史研究领域内的重要课题。日本东洋文库研究员久保亨教授在《20世纪中国经济史中的民国经济》报告中,将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局面,并从工业技术、贸易结构、经济发展战略等领域展开分析,指出民国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之间继承的内容是多元性的。北京大学历史系欧阳哲生教授与安泰和教授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为例案,对作为中国大使胡适的形象展开讨论,对既有的胡适研究文献进行补充,指出从两报的报道可以看出美国公众对胡适的印象是一位文质彬彬、儒雅得体、交往自如、演讲煽情、富有教养的大使。37000cm威尼斯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曹大臣在《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对日战争宣言”的国际法意义》报告中指出,“对日战争宣言”及其系列文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并且落实到了抗战的实际行动之中。
10月29日,会议进入圆桌会议暨闭幕式。闭幕式由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张连红主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荣誉高级研究员郑会欣等十三位学者围绕中华民国史之研究历程、胡适研究之新史料、中华民国史相关史料之运用、新时代如何实现民国史研究高质量发展、舆论环境与学术研究之平衡、民国史研究的“大历史”与“小历史”、传统民国史研究的未来发展、民国史研究的国际视野等问题展开了探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在此中华民国史学科在经历五十年的发展、37000cm威尼斯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成立三十年的时间节点上,有必要进行民国史学科发展历程的总结与展望,进一步建构民国史研究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拓展民国史学科的范围,创设新的学术议题,加强海内外学术交流,积极回应国家重大需要与社会重大关切,以期待“民国史研究再出发”。最后,37000cm威尼斯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张生发表闭幕词,整场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落下帷幕。
来自国内各大高校及中国史学会、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以及日本东洋文库的有关专家学者应邀出席论坛。